进入2023年以来,多国政要已先后表达了访华意向,这也预示着,尽管眼下中美关系依然紧张,但各国“向东看”的脚步却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。不过,以伊朗近期的表现来看,明显有些急于求成了。访华前,伊朗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,但莱希想要的,中方未必都会满足。
据观察者网报道,伊朗总统莱希近日签署了一道命令,要求外交部加快实施有关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法律。报道显示,自伊朗去年与上合组织签署承诺备忘录后,该国议会便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加入上合组织的法案。换句话说,随着莱希此番签字,伊朗离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已经进入倒计时。
(资料图)
针对加入上合组织一事,伊朗方面似乎将重心放在了经济领域的合作。伊朗总统网站发布声明称,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。一方面,基于上合组织框架,伊朗能够在经济领域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,具体体现在与各成员国加强合作,比如将能源出口给中印这样能源进口大国等。另一方面,在这个过程中,伊朗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机场等,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不过,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去看,伊朗加入上合组织,也许不只是为了寻求合作而来。上合组织的宗旨之一便是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,这意味着,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,伊朗还能在安全领域与各成员国加强合作。这样一来,在军事层面的施压上,美国和以色列肯定会收敛不少。
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施压之下,伊朗眼下面临的内外环境极为严峻。若伊朗有了上合组织正式成员这样的背景,其外部压力和内部通胀问题,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。
至于伊朗为何没有过多谈及其他领域,多半就跟莱希计划访华有关。从时间上去看,莱希签署命令刚好在访华前。在某种意义上,这也是伊朗对华释放友好合作信号的一种方式。毕竟,若伊朗以上合组织“准成员”的身份与中国谈经济合作,不但能够消除中方的一些顾虑,还能争取到更多的协商空间。
早在日前伊朗外交部宣布莱希的访华计划时,伊朗方面便透露,莱希将借此机会与中方商讨关于中伊协议里面的一些内容。中伊两国现有的协议,无疑就是指两国于2021年签署的一份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。中方在协议中承诺为伊朗提供4000亿美元的投资,涵盖了通信和交通等多个领域。以伊朗每况愈下的经济状况,莱希此行,多半就是期望中方加速兑现承诺了。
伊朗先亮明访华目的,随后又借着加入上合组织谈经济领域的合作,这套“组合拳”的背后,其实就是想告诉中方,伊朗目的单纯。但问题是,按照中伊合作协议规定,中方承诺的4000亿美元,更像是从长远角度出发,期望能够与伊朗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合作,而不是单纯的能源买卖关系。伊朗如此急于求成,只会给两国的合作开一个坏头。毕竟,如果所有写在协议里面的内容都能任意调整,两国的长远性合作必将很难得到保证。
另外,伊朗经济部高官近期公开对中方表达了不满。理由是,中伊合作协议签署已过去一年多,但中方只拿出了1.85亿美元。要知道,由于该协议的有效期长达25年,里面的许多内容至今都还处于磋商阶段。伊朗的现状,中方很清楚,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,伊朗官员这个时候站出来指责中方投资少,也是合作诚意不够的体现之一。
慢工出细活,久久方为功。伊朗想要中伊关系更近一步,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。所以,这套“组合拳”,更多只能让中方看到伊方单方面的诉求,缺乏为两国长久性合作考虑的内容。换句话说,中方愿意与伊朗加强各领域合作,但莱希想要的,中方未必都会满足。最为重要的是,若伊朗不能摆正心态,莱希此行的收获,不排除还会更少。
在某种意义上,伊朗“向东看”的出发点跟先前的俄罗斯一样,都是一开始被西方国家多次“辜负”后,这才想到了中国。所以,中伊维持合作有利于彼此固然不错,但两国想要将这样的合作长久稳定进行下去,仍然需要时间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真诚的态度,才是能推动进程的强劲动力。
Copyright 2015-2022 北冰洋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